临床上常遇到乳腺未见异常而单独腋窝出现异常淋巴结的情况,其可能的原因包括:良性反应性淋巴结、结缔组织病(最常见为类风湿关节炎)、皮肤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隐匿性癌等。超声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已得到证实。然而,对于无恶性肿瘤基础、腋窝触诊阴性但超声发现腋窝异常淋巴结时,如何进行评估和处理目前尚无明确指南。
来自韩国的 Kim 学者和 Park 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这类腋窝异常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价值,文章发表在文章发表在 2015 年第 12 期的 J Ultrasound Med 杂志上。
作者对 2003 年 10 月至 2010 年 8 月间进行乳腺及腋窝超声检查的资料进行了筛选。腋窝淋巴结异常定义为淋巴门消失或皮质厚度>3 mm。在排除同期患有乳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炎和腋窝淋巴结触诊阳性的病例后,最终共有 73 例仅超声表现腋窝淋巴结异常的病例纳入研究。
所有入选病例的腋窝淋巴结最终均证实为良性。其中,53 例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证实,其余 20 例经超声随访证实。
所有异常淋巴结平均大小 1.93 cm(0.5~3.9 cm),其数量为单发者 16 例,2 个及以上者 57 例。发生于双侧腋窝者 26 例(35.6%),其余 47 例仅一侧腋窝发现。所有 73 名病例中,58 例(79.5%)表现有淋巴门消失,55 例(75.3%)呈圆形。约 10% 的淋巴结皮质部分呈极低回声,有 11 例(15.1%)仅表现皮质增厚,62 例表现有多种可疑征象,包括呈圆形、淋巴门消失、皮质呈极低回声等,其中最常见组合为圆形及淋巴门消失,有 45 例(61.6%)。
41 例患者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未见血流信号者 10 例,血流信号仅位于门部和仅位于门周部者各 4 例,17 例位于门部及门周部,6 例门部、门周部及被膜下均有。具有多种可疑恶性特征的淋巴结声像图见图 1 和图 2 所示。
图 1 一 63 岁女性患者双侧腋窝多发异常淋巴结声像图,经 14 G 穿刺针活检确诊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图 A 和图 B 分别为右侧腋窝Ⅰ区淋巴结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显示淋巴结皮质偏心性增厚,呈极低回声(图 A 箭头),被膜下(图 B 箭头)、门部及门周部均有血流信号;图 C 为右侧腋窝Ⅰ区另一异常淋巴结二维声像图,可见淋巴门消失(箭头);图 D 为右侧腋窝Ⅱ区异常淋巴结二维声像图,可见淋巴结呈圆形,其淋巴门消失(箭头);图 E 为左侧腋窝异常淋巴结二维声像图,可见皮质偏心性增厚(箭头)
图 2 一 43 岁女性双侧腋窝多发异常淋巴结声像图,经 14 G 穿刺针活检确诊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图 A 为右侧腋窝Ⅰ区异常淋巴结二维声像图,可见皮质呈均匀性增厚(箭头);图 B 为右侧腋窝Ⅰ区另一异常淋巴结声像图,可见淋巴结呈圆形,淋巴门消失(箭头);图 C-F 为其他异常淋巴结声像图,均表现为淋巴门消失或形态呈圆形
作者指出,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超声标准用于区分正常和异常淋巴结。既往有多数研究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包括弥漫性皮质增厚(>3 mm)、皮质区凸出、偏心性皮质增厚、圆形、淋巴门完全或局部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为非门样血流信号、淋巴结完全或部分为肿块侵犯以及淋巴结内微钙化等。
然而,作者发现,本组研究中的所有入选病例的淋巴结虽然表现有诸多可疑恶性征象,但其均为良性。因此,对于无相关恶性肿瘤基础且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患者而言,淋巴结的形态、位置、皮质回声及厚度、淋巴门的消失与否以及血流信号的分布情况,均不能作为确定良恶性淋巴结的标准。针对此类患者,应首先建议进行影像学短期随访,而非立即组织学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