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胆囊蛔虫的前世与今生

2016-03-02 17: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LandJ
字体大小
- | +

胆道系统蛔虫好发于肝外胆管,也可发生于肝内胆管,而胆囊内少见,来自美国的 Foster 教授等通过其发现的 1 例胆囊蛔虫感染对该病进行了分析,全文发表在 2015 年 3 月的 Ultrasound Quarterly 杂志上。

患儿男,12 月,因呕吐物中发现虫体而急诊入院。入院时,患儿发热并伴有心动过速,但血流动力学稳定。入院前 3 天,患儿出现厌食,并呕吐 1 次,呕吐物中发现有 3 条虫体,但无血液及胆汁。患儿曾有多次排便,均为黄色粘液样便。

一月前,患儿从洪都拉斯移民至美国。据患儿母亲讲述,患儿为足月自然分娩,发育正常并按规定接受免疫接种,无用药及手术史,家中未养宠物,也无其它不寻常接触。

体格检查显示患儿生长发育正常,腹部柔软无扩张,肠鸣音正常,但腹部弥漫性压痛。双侧大腿及上臂散在红色针尖样病灶,呈线形排列。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白细胞计数 19.7×109/L,CRP 17 mg/L,粪便检查未发现虫卵和寄生虫。

入院后,首先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和奥坦西隆缓解症状,并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见 3 条可移动的管样回声(图 1),中央为低回声,实时观察可见自主运动,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为胆道系统寄生虫感染,蛔虫可能性大。

无标题.png
图 1 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显示胆囊内管样回声,中央为低回声;实时观察可见自主运动

根据超声所见,给予患儿口服驱虫药物治疗,并嘱其一周内临床随访,2-3 个月后复查超声。

作者指出,寄生虫感染多为地域性流行,然而由于旅行和移民,加大了非流行区域感染可能。胆道系统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吸虫和线虫。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后睾吸虫和肝片吸虫等。感染早期,超声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主要为沿包膜下分布的圆形病灶,回声可高可低,为微小脓肿所致。晚期表现为肝内胆管迂曲扩张,部分扩张胆管内可探及移动的薄层样回声,为吸虫所致。

线虫感染主要为蛔虫,其首先侵及胃肠道,而后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移行至胆道系统。本病通常是由于误食被粪便污染的受精虫卵所致。虫卵被吞入人体后,在肠道内孵化出幼虫并侵入肠粘膜,先后通过门静脉循环及体循环进入肺部,并在此初步成熟,而后侵及肺泡壁,通过支气管、气管上行至咽部,被宿主再次吞入,并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随后,雌性成虫排卵至胃肠道。每条雌虫每日排卵数目约 2 万。从受精卵摄入到发育为成虫,大概需要 2-3 个月时间,每个成虫的寿命约为 1~2 年。

胆道系统蛔虫感染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胆总管(通常会伴有扩张)、肝内胆管、主胰管及胆囊。所有这些部位的感染均可在超声下显示,主要表现为可移动的管样回声,后无声影,中央呈低回声,可能为蛔虫的消化系统所致。逆行性胆管造影表现为可移动的长管样充盈缺损。

ff6f592c9d06464c9dc04d578849a37f.jpg

作者提到,单纯依靠超声表现确定寄生虫的类型有一定难度。然而,一些声像学特征可以帮助超声医师作出倾向性判断。华支睾吸虫感染通常表现为外周胆管扩张;沿包膜下分布的微小脓肿是肝片吸虫感染的特征。吸虫呈扁平状,尾端为锥形;而蛔虫呈典型的管状回声,中央为低回声。

作者最后谈到,蛔虫感染可引起胆管梗阻、胆管炎、胰腺炎和小肠梗阻,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包括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和呕吐,并发肠梗阻时可有腹胀等症状。通常情况下,蛔虫会随呕吐物或粪便排除体外,尤以治疗后显著。然而,在蛔虫首次感染后的 40 天内,粪便中可能查不到虫卵或寄生虫,因为这段时间是蛔虫感染的排卵前期。即使虫卵完全成熟,粪便检查也要连续做三次,以排除因不规则排卵而致的假阴性结果。

扫描二维码,关注超声时间,更多精彩文章

超声时间二维码.jpg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