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隆胸后植入物包膜挛缩的超声诊断

2017-10-14 12: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盛璇
字体大小
- | +

隆胸术后植入物包膜挛缩或包膜纤维化是隆胸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 10 %,其发生机制由于排异反应,体内产生胶原蛋白在植入物周围形成了一层包膜并随之纤维化,从而导致了植入物的硬化和畸形。临床上,因植入物硬化畸形造成不适和疼痛前来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加。超声作为首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诸如此类的文章却少之又少。

意大利的 Gossner 学者等通过回顾隆胸术后的正常超声表现,对现有的关于植入物包膜纤维化的超声诊断进行讨论,并分析了新技术的价值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文章发表在 2017 年第 20 期 J Ultrasound 上。

超声可观察到乳腺植入物表面的三层结构,即两条线样强回声及其中间的线样无回声,称为“奥利奥饼干征”(图 1)。若存在小的放射状褶皱和少量的组织液可认为正常表现。乳腺植入物的包膜挛缩通常根据 Baker 分级( Baker I–IV )(表 1)。通常,植入物表面的纤维包膜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难以区分,可以在植入物表面寻找小的放射状褶皱,此处的纤维包膜从植入物表面翘起,便于测量(图 2)。

表 1 Baker 分级标准
1505481883(1).png

1505481975(1).png
图 1  可见植入物外壳为典型的双层外观,并且可以看到植入口

1505481995(1).png
图 2  可见一放射状皱褶,少量积液和纤维包膜

包膜挛缩有三种典型征象,包括植入物变形、放射状褶皱数目增多以及纤维包膜增厚。若植入物包膜发生纤维化,其形状会更偏向于圆形。通常认为放射状褶皱数目的增多是由于包膜挛缩。有人认为少量的放射状褶皱是乳腺假体植入术后的正常表现,而且目前并没有研究定义放射状褶皱数目正常和异常的区别。

判断包膜挛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测量纤维包膜有无增厚(图 3)。 Ganott 等人首先提出,超声可以看到乳腺假体植入术后植入物表面的纤维包膜,并研究了 133 例隆胸术后患者,认为纤维包膜厚度 1mm 左右为正常,若厚度超过 1.5mm 为异常。

1505482012(1).png
图 3  为包膜挛缩的病人增厚的纤维包膜,厚度 2.2 mm

Zahavi 等人更为系统的研究了 27 个植入物,对比分析临床评估(使用  Baker 分级)和超声对纤维包膜的测量数据。他们发现 Baker 分级为 III 级或 IV 级的病人,包膜平均厚度约为 2.39mm , Baker 分级为 I 或 II 的病人,包膜平均厚度约为 1.14mm 。因此他们认为纤维包膜的厚度与 Baker 分级有关,并提出截断值 2mm 来诊断更严重的包膜挛缩。

Prantl 等人对 17 名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以期得到植入物硬度的客观测量数据,最后发现弹性成像的测量数据与 Baker 分级有高度相关。

作者认为,磁共振增强扫描可以看到纤维包膜增强,是炎症的表现。作者推测这种炎症可能代表包膜挛缩的动态过程,因为在超声引导下对挛缩的包膜注射类固醇可获得疗效,而且超声造影比磁共振更易反映包膜增强的变化,更值得研究。

最后作者指出,植入物包膜挛缩是隆胸或假体重塑的一个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超声具有易于操作和广泛应用的优点,是评估植入物的有效工具。特别是一些晚期病例,纤维包膜的增厚是评价包膜挛缩的客观指标。我们需要更多地病例和更新的技术进一步研究这个课题。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德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