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携手华大智造 开启包虫病诊断新时代

2018-09-03 17: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8 年 9 月 3 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与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在青海西宁举行包虫病远程+智能超声辅助诊断项目成果汇报及项目启动仪式,并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采用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远程+智能超声辅助诊断系统,在青海地区包虫病诊断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与应用。此次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青海地区包虫病防控工作迈上新台阶。

1.jpg 

活动现场报道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马毅中出席现场并致辞,他表示今天华大智造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合作, 将先进的远程控制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相融合, 借助于智能化超声诊断系统, 提高了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针对老百姓实际需求, 为患者提供在线诊断, 将优质医疗资源和优秀医生智力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极大提升了边远地区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改变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帮助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2.jpg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马毅中

华大基因传染病专项负责人陈唯军发言,他说,针对当前包虫病防治的诸多挑战,华大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包括青海省在内的国内和国际机构开展广泛合作,自主研制了包虫病早期诊断检测方法、远程超声诊断系统 MGIUS-R3 等包虫感染及包虫病筛查方法,协助各级防治机构开展包虫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评估。 

 3.jpg
华大基因传染病专项负责人 陈唯军

青海大学副校长任延明致辞,他希望此次医院和企业合作因势而动, 因势而谋, 发挥各自在大数据领域、医科领域的学科优势, 以学科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地方病的研究, 开启双方携手共建「一流学科」的新篇章。

 4.jpg
青海大学副校长 任延明

项目启动会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向与会嘉宾汇报「包虫病远程+智能超声辅助诊断项目」目前取得的成果。据樊海宁副院长介绍,包虫病远程+智能超声辅助诊断系统检测准确率达到 90%,分型准确率达到 80%。他希望通过青大附院与华大智造的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分型准确率,将这一包虫病超声诊断技术在基层领域广泛应用。

5.jpg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樊海宁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华大智造执行总裁牟峰、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路军、华大智造研发总监伍利、华大集团区域发展总监杨文献、华大集团青海总经理杨成业,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占全、副院长张成武、樊海宁、杨爱荣、李文方、张学斌(挂职)、院长助理马艳艳、罗朋立等领导出席此次活动。

6.jpg


青大附院,领头先行


包虫病的病灶主要集中于肝脏和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同时给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极大痛苦,不仅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而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包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农牧区,在国家及地区卫生医疗部门的努力下,我国包虫病患病率大大降低。据统计,青海省包虫病人群平均患病率由 2012 年抽样调查的 0.63% 下降到目前普查的 0.30%,其中玉树州、果洛州人群患病率分别由 2012 年流行病学调查时的3.74%、4.54% 降至 2017 年普查时的 1.19%、2.53%。截至目前,青海省已累计筛查 454 万人次、诊断包虫病患者 1.35 万人。

青海包虫病防控所取得的成果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当地医疗部门的努力与付出。据樊海宁副院长介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积极开展包虫病贫困家庭帮扶、包虫病患者诊疗救助等慈善活动,并于 2017 年起深度帮扶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玉树市八一医院、班玛县人民医院,帮助组建能够独立开展包虫病手术的医疗团队。自 2012 年起至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联合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在玉树、果洛等地,完成重点人群包虫病筛查约 18000 余人次,确诊包虫病患者约 1900 人,在基层医院共开展属地规范化手术 580 余台。

华大智造,全球领先的生命工具缔造者


华大智造作为华大集团旗下子公司,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愿景,专注于研发符合民生需求的生命工具。

「包虫病远程+智能超声辅助诊断系统」利用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诊断系统 MGIUS-R3 进行远距离超声辅助诊断,能够破解边远地区缺少超声诊断医生的瓶颈,免去专家下乡的舟车劳顿之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包虫病,可以极大地降低超声检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目前,该技术已在华大智造和青大附院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打磨成熟,进行区域性试点推广应用。在此次启动仪式上,超声科医生在现场利用 MGIUS-R3 完成了两例包虫病病患的远程扫描与存图,并给出医生的医学诊断结果。同时与包虫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现场的运行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医生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判断结果完全吻合,验证了远程+智能超声的前期成果。在此基础上,正式启动果洛藏族自治州远程+智能超声辅助诊断项目。随后这一系统也将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包虫病高发区域进行应用。

 2018-09-03_170849.png
青大附院医生现场演示远程+智能超声诊断系统

华大智造远程超声诊断系统 MGIUS-R3 于 2017 年 10 月在 ICG-12(第十二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发布。相较传统超声设备,远程超声结合了超声、网络通讯、模拟机械控制技术、智能算法等最新前沿技术,实现了高效的人机交互体验,不仅能解决医疗资源不足、超声医生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更能提升医疗水平,辅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它同时扩展了超声设备的应用场景,在偏远或极端环境、社康中心等地方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远程超声系统目前正在社康、急救中心、包虫病筛查等领域进行应用,但除此之外,它还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比如移动医疗车、远程会诊、边远区域等。」华大智造研发总监伍利介绍说。 

8.jpg
远程超声诊断系统 MGIUS-R3

包虫病防控新方向:基因+影像


超声诊断是目前包虫病筛查诊断的常用方法,它有临床证据充分的优势,但超声诊断主要在感染中后期,感染早期难以检测,难以区分其他肝脏囊性病变疾病。

免疫学检查法,检测时间快、成本低,可用于包虫感染早期检测,同时可以用于 B 超疑似阳性的鉴别诊断;基于 NGS 深度测序的基因检测,可以筛查出早期感染患者。

华大基因拟发挥自身低成本全贯穿的基因检测、生化、影像大平台优势,协助青海省卫生行政等部门开展包虫病的筛查、研究及防治工作,在收集样本、实施筛查检测、获得信息数据后,根据结果绘制出青海省包虫病基因型分布图,进而利用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包虫病发病趋势,实现对高原地区包虫病的精准防控和监测。

通过此次包虫病的基因+影像学筛查,进一步了解包虫病的致病机制,开展跨组学研究,筛选新型药物靶点和分子诊断标识,开发新型诊疗方法,解决包虫病防治的重大难题。

编辑: 朱超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