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造影诊断肝硬化效能高

2016-11-11 14: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merryox
字体大小
- | +

临床上诊断肝硬化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后续追踪随访策略的制定。目前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为肝组织穿刺活检,然而其操作过程复杂且伴随相关的风险而难以广泛应用。

肝硬化患者全身及肝脏血流动力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临床上二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检查,然而其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敏感性低。超声造影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有助于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

来自意大利的 Abbattista 等人,研究肝脏超声造影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敏感性,其成果发表在 2016 年第 10 期的 J Ultrasound Med 杂志上。

作者分析从 2004 年 3 月至 2014 年 4 月进行肝脏超声造影的病例。病例分为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纳入标准为具有慢性肝脏疾病者(转氨酶升高大于 40IU/ml,持续时间大于 6 个月),排除标准为肝脏具有明显占位性病变者。试验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其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为:1. 肝组织病理穿刺证实为肝硬化;2. 瞬时弹性成像(TE)检查达肝硬化标准;3. 临床诊断为肝硬化。

常规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 Sonovue 2.5 ml)。通过专门的软件分析肝中静脉的显影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其中取样框放置在肝中静脉,取样长度至少约 3 cm,远离第二肝门约 3 cm 以避免心脏搏动影响。若肝中静脉显示欠佳,则选取肝右静脉或肝左静脉。肝静脉显影到达时间定义为注入造影剂至肝静脉显影强度大于基线强度 10%,达峰时间为注入造影剂至肝静脉显影强度最大。

该研究中,共纳入对照组 14 例,非肝硬化组 82 例,肝硬化组 78 例。78 例肝硬化患者中,3 例经过病理确诊,6 例为肝硬度检测达到肝硬化(FibroScan 弹性值大于 12.5kpa),69 例为临床诊断肝硬化。82 例非肝硬化患者中,57 例为病理确诊,25 例肝硬度检测未达肝硬化(弹性值小于 12.5kpa)。

对照组、非肝硬化组以及肝硬化组病例的肝静脉显影到达时间分别为 25.6s、21.5s 以及 15s,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慢性肝脏疾病者的肝静脉显影时间均早于正常对照组,另外肝硬化组比非肝硬化组的肝静脉显影时间早。以肝静脉显影时间 17s 为阈值诊断肝硬化,其敏感性达 91.1%,特异性达 93.6%。

三组病例的肝静脉显影达峰时间分别为 51.2s、49.4s、40.7s,其中肝硬化组与其他两组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非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肝静脉显影达峰时间 38s 为阈值诊断肝硬化,其敏感性只有 40%,特异性为 88.2%。

另外,进行肝弹性检查值与肝静脉显影时间的相关分析,其结果显示弹性值越大,其肝静脉显影时间越短,即越早显影。除此外,该研究中肝静脉显影时间及达峰时间的测量的操作者内可重复性 κ 值分别为 0.87 及 0.90,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 κ 值分别为 0.82 及 0.84,均表现为可重复性好。

作者分析指出,肝硬化患者通常有血流动力学紊乱,多表现为肝内多发动静脉分流,因此对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患者,其肝静脉显影时间会缩短。因此该研究中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显影时间早于非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

另外,目前二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诊断肝硬化敏感性低,且可重复性差。而该研究得出肝静脉显影时间 17s 为诊断肝硬化的阈值,其诊断效能较高。同时,作者指出,虽然该研究时间跨度长达 10 年,但其重复性较好。

作者最后指出,肝脏超声造影简便快速、安全性高、重复性好以及诊断肝硬化效能高,因此可用于临床上肝硬化的诊断。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