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超声造影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2016-03-15 16:06 来源:丁香园 作者:Ying
字体大小
- |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不仅影响乳腺癌分期和预后,而且也影响其治疗方案。然而,尽管常规超声检查已普遍用于腋窝淋巴结检查,但其敏感性较低。超声造影可显示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因此,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相结合,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自日本的 Tomoyuki 学者,通过 个典型病例,对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检查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文章发表在J Ultrasound Med 2015 年第 6 期杂志上。

作者首先对腋窝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射造影剂,观察2~8 分钟,设定前 25 秒为动脉期,25 60 秒为中间期,60 秒后为延迟期。5 个病例观察结果如下:

病例 1女,46 岁,右侧乳腺肿块,怀疑为乳腺癌。二维超声显示右腋窝淋巴结肿大(图1 左),超声造影延迟期显示多个灌注缺损区(图1 右)。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证实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后行辅助化疗,暂未手术。


图 1 左图为腋窝淋巴结二维超声图像,显示肿大淋巴结内局部回声增高区(箭头所示)及裂隙状淋巴门结构,提示转移淋巴结;右图为注射造影剂后 7 分 19 秒图像,显示多个灌注缺损区(箭头所示),与左图回声增高区相对应

病例 2女,64 岁,右侧乳腺肿块,怀疑为乳腺癌。二维超声示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图2 左),超声造影延迟期显示多个灌注缺损区(图2 右)。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证实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图 2 左图为二维超声图像,显示淋巴结实质极低回声及裂隙状淋巴门结构,符合转移淋巴结征象;右图为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的混合图像,在造影剂注射后的 7 分 16 秒即延迟期获得,显示多个灌注缺损区(箭头所示)

病例 3女,62 岁,右侧乳腺肿块,怀疑为乳腺癌。二维超声显示右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图 3 左),然而超声造影延迟期显示淋巴结实质内约 2.6 mm 的灌注缺损区(图 3 右)。组织学检查提示前哨淋巴结中大小约 3 mm 的乳腺癌转移灶。


图 3 左图为二维超声图像,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右图为超声造影延迟期图像,显示大小约 2.6 mm 的灌注缺损区(箭头所示)

病例 4女,38 岁,右侧乳腺肿块,怀疑为乳腺癌。二维超声显示反应性淋巴结可能(图 4A 左),超声造影延迟期图像显示淋巴结内存在灌注缺损区(图 4A 右)。为明确灌注缺损区的病理特征,研究者进行了第二次造影剂注射,观察动脉期灌注特征,结果如图 4B 图 4C,灌注缺损区呈现快进快退的灌注特征。手术标本组织学检测结果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


图 4A 左图为二维超声图像,显示反应性淋巴结可能:右图为超声造影延迟期表现,显示有灌注缺损区(箭头所示)


图 4B 左图为二维超声图像;右图为第二次注射造影剂后 17 秒时的图像,即动脉期显像,显示原来灌注缺损区早期迅速强化,灌注速度很快


4C 左图为二维超声图像;右图为第二次注射造影剂后 25 秒时的显像,即动脉期终末显像,显示原先灌注缺损区已经开始出现造影剂消退,信号开始下降

该病人原发乳腺病灶的超声造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如图 4D 所示,其增强模式与转移淋巴结的增强模式极为相似。


图 4D 乳腺病灶造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黄色曲线代表乳腺病灶,其他曲线代表周围皮下组织)

病例 5女,56 岁,右侧乳腺肿块,怀疑为乳腺癌。二维超声显示可疑淋巴结(图 5A 左),超声造影延迟期显示灌注缺损区,而周边正常淋巴结呈持续灌注(图 5A 右)。进行第二次造影剂注射后,结果如图 5B 和图5C所示,动脉期呈快进快退的灌注特征。手术淋巴结标本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


图 5A 左图为二维超声显像,可疑淋巴结(实心箭头所示)呈椭圆形,边界稍模糊,局部皮质较周边正常淋巴结(空心箭头所示)增厚;右图为超声造影延迟期表现,可疑淋巴结出现灌注缺损区(实心箭头所示),正常淋巴结呈持续灌注(空心箭头所示)


图 5B 左图为二维超声图像;右图为第二次注射造影剂后 16 秒的图像,即动脉期显像,显示可疑淋巴结之前的灌注缺损区早期已有较好的灌注


图 5C 左图为二维超声图像;右图为第二次注射造影剂之后 28 秒的图像,即动脉期终末期之后的显像,显示之前的灌注缺损区造影剂已经开始消退,信号强度开始下降

由这几例病例推断,超声造影延迟期灌注缺损区以及动脉期快进快退的灌注模式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很强的提示作用。但作者也指出,不同器官来源的肿瘤或者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转移至淋巴结,其灌注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结合之前的病史以及相关检查来做出最后的诊断。

总之,实时动态超声造影快进快退的灌注模式以及延迟期的灌注缺损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很强的提示作用,这一技术对于确定淋巴结转移灶可能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在早期阶段。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