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进阶:读懂腺性膀胱炎

2016-10-30 18: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德泉
字体大小
- | +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一种膀胱上皮腺性增生样病变,以往被认为是少见病,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对本病的认识,近来有增多的趋势。超声作为膀胱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也有更多的腺性膀胱炎通过该检查被发现,因此作为超声工作者,有必要对该病进行深入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和误诊。

病因及病理改变

Von l imbeck 1887 年首次描述了腺性膀胱炎,然而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尚有争论。通常认为,膀胱黏膜在某些刺激因素(如细菌、病毒、结石或异物等)长期作用下,正常黏膜上皮内形成 Brunn 巢,从而成为囊/腺性膀胱炎,即移行上皮单纯增生→Brunn 芽→Brunn 巢→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颈和三角区,也可累及全膀胱黏膜,若累及输尿管末端开口处则可导致肾积水。病变肉眼观可呈不同形态改变,可分为乳头状瘤样型、泡疹样型、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广基蘑菇状型或尖叶状高耸的实体性物,亦可眼观无异常。

临床表现

腺性膀胱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近。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痛、下腹及会阴痛、排尿困难和镜下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若并发有肾积水,还可出现腰酸、腰胀等不适症状。

超声表现

不同阶段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腺性膀胱炎具有不同的超声特征。部分作者根据二维声像图上的不同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片状增厚型:声像图上可见膀胱内壁局限性增厚,表面可光滑或呈细锯齿状;增厚区呈均匀或欠均匀的中低回声,与周围正常膀胱粘膜分界明确;病变区局部膀胱壁连续,黏膜下层多可以分辨;

2. 结节型:表现为膀胱内壁朝向膀胱内的结节样隆起,形态可规则或不规则,多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基底部较宽;结节内部呈中等或略强回声,部分较大结节内可见小片状囊性无回声区;病变区膀胱壁肌层与浆膜层回声连续完整;

3. 弥漫增厚型: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呈中低回声,回声欠均匀,部分内部可见多发小的囊性无回声区,严重者膀胱腔明显缩小。

CDFI:部分病变内或可见稀疏血流信号分布,多以点状或棒状血流为主,PW 示静脉频谱或低阻动脉频谱。

典型病例 1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xihuansushi」提供)

患者女,70 岁,因反复尿痛、尿急多年并加重 1 周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后壁局限性增厚,表面尚光滑,内部呈中等回声,可见稀疏血流信号分布。

因患者病情反复多年,且具有膀胱癌家族史,因此行膀胱镜检查,发现三角区后壁可见多发粟粒状透明凸起,符合腺性膀胱炎表现。遂行膀胱镜下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典型病例 2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qsdy101」提供)

患者系年轻女性,因劳累后肉眼血尿、尿急、尿痛、尿频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右侧壁可见一条状低回声肿块,基底部较宽,表面不平滑,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分布。肿块位置固定,不随体位改变而活动。最终确诊为腺性膀胱炎。

典型病例 3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日暮苍山远」提供)

患者男,29 岁,自感下腹部不适就诊,中等偏胖身材,问诊无结核病史,超声表现如下:

8.png
图 1 声像图示膀胱三角区后壁可见不规则性增厚


图 2~4 声像图示病变累及右侧输尿管口


图 5 和图 6   声像图示病变累及左侧输尿管口

超声发现双肾无积水,双输尿管无扩张,双侧输尿管均可见喷尿现象。

14.png
图 7 示左侧输尿管口正常喷尿

15.png
图 8 示前列腺增大

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病变区外观呈泡芙状,病检结果为腺性膀胱炎。

典型病例 4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kdd123」提供)

患者男,39 岁,因排尿困难及血尿就诊。超声所见如下:

病理活检:(膀胱)腺性膀胱炎伴不典型增生

典型病例 5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woyinong077」提供)

患者女,49 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半月余就诊。尿常规检查示尿白细胞 3+,红细胞 3+。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后壁局部隆起,厚约 15 mm,其内见范围约 23×6 mm 的无回声。CDFI 示病变区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分布。

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隆起明显,可见多发滤泡样结构,符合腺性膀胱炎表现。最终病理结果证实为腺性膀胱伴腺性囊性扩张。

典型病例 6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longer0808」提供)

患者男,43 岁,已经外院确诊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腺性膀胱炎,目前为输尿管外置引流管术后。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充盈差,全壁弥漫性增厚。

典型病例 7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googuo」提供)

患者男,45 岁,因无诱因的左下腹隐痛 1 个月加重 1 天就诊。患者无尿急尿痛尿急,无排尿困难,无血尿脓尿。超声检查发现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扩张,末端可见一强回声,膀胱三角区后壁可见不规则增厚,并累及左侧输尿管口。

最终确诊为膀胱三角区腺性膀胱炎并左侧输尿管结石。

鉴别诊断

(1)膀胱癌:主要是与结节型腺性膀胱炎容易混淆。早期膀胱癌可表现为结节样病灶,通过细窄的蒂与膀壁相连,而分化不良或晚期肿瘤基底宽广,呈浸润性生长,局部膀胱壁回声模糊,连续性中断,肿瘤内部或基底部多可检测到较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 结节型腺性膀胱炎多表现为形态规则、回声较均匀,宽基底、边缘毛糙的中等回声,结节局限于黏膜层,多无血流信号或仅少量血流信号。此外,腺性膀胱炎病程多较迁延,常反复发作,而膀胱癌多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少有膀胱刺激症状,病情发展都较迅速。

(2)膀胱小梁形成:主要与多发小结节型腺性膀胱炎容易混淆,尤其是小梁形成初期。膀胱小梁形成为慢性尿道梗阻致使膀胱壁增厚,逼尿肌过度增生,肌束凸向膀胱腔,声像图上多表现凸入腔内的小梁状高回声,典型的呈「T」状,相互之间形成憩室样小房(如下图所示,来自丁香园注册用户「dfhs85」)。

31.png

(3)输尿管间嵴肥厚:主要与片状增厚型腺性膀胱炎容易混淆。前者发生于两侧输尿管开口之间,横切时呈局限性横向带状增厚,其内表面与尿液间形成的界面纤细 、光滑而明亮,后者多发于膀胱三角区,但可波及其他部位,表面稍粗糙。

(4)弥漫增厚型与膀胱结核、神经源性膀胱等不易鉴别,病史及临床表现等其他信息可能对鉴别更有意义。

腺性膀胱炎的确诊主要是依据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和声像图特征者可提示诊断,超声检查也是腺性膀胱炎随访的重要手段。

治疗预后

目前,该病的治疗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良性病变,局部病理改变暂不需处理,只需定期膀胱镜随访。然而,大部分学者将其作为一种癌前病变,认为腺性膀胱炎存在转变成恶性病变(腺癌)的风险,应进行积极治疗,包括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经膀胱镜的腔内手术或开放性手术等。

更多精彩,请关注丁香园旗下微信号:超声时间。

微信搜索:超声时间或 dxy_ultrasound ,获取更多超声科专业内容。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