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胎儿膈疝脐膨出 肠系膜上动脉异常是线索

2017-04-06 16:57 来源:丁香园 作者:网上的一朵云
字体大小
- | +

先天性膈疝及脐膨出均是较为严重的胎儿畸形,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印度的 Lakshmy 学者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孕 11~14 周的先天性膈疝及脐膨出胎儿的肠系膜上动脉在超声上有着特殊表现,据此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这两种畸形,文发表在 2017 年第 3 期的 J Ultrasound Med 上。

作者指出,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于腹腔干下方,是腹主动脉的第 2 个不成对分支血管,行经于胰颈部及脾静脉下方,发出分支供应十二指肠水平部及升支等处的血运。对于孕 11~14 周的胎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容易在其矢状面上显示出肠系膜上动脉。检查时应注意将胎儿的胸腹部图像放大,使其占满整个屏幕(图 1 、视频 1 和视频 2)

无标题.jpg
图 1 示正常及异常的肠系膜上动脉。A 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箭头示),向足端走行;B 箭头示肠系膜上动脉向头端异常走行;C 与 D 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的三维重建图像,箭头示其向足端方向走行

jum14072-sup-0001-suppinfo1.gif
视频 1 为图 1 A 的动态图像

jum14072-sup-0002-suppinfo2.gif
视频 2 为图 1 D 的动态图像

作者共发现 3 例左侧先天性膈疝及 4 例脐膨出,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走行方向异常。下面的图 2、图 3 及图 4 分别为 3 例膈疝各自的超声所见:

无标题.jpg
图 2 为第 1 例左侧先天性膈疝的相关表现:A 示胎儿的头臀长度为 60 mm;B 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向胎儿头端走行; C 与 D 显示胎儿变为俯卧位时,异常走行的肠系膜上动脉依然可见;E 为胎儿腹部横切面,未见胎胃;F 与 G 显示胎胃位于左侧胸腔,胎心向右侧移位;H 与 I 为膈疝的三维重建图像,可见胃泡及肠管疝入胸腔;SMA: 肠系膜上动脉,HT: 心脏,ST: 胃,HEAD: 头,AO:  腹主动脉

无标题.jpg
图 3 为第 2 例左侧先天性膈疝:A 示胎儿头臀长为 68 mm;B 示走行方向朝向头端的肠系膜上动脉(箭头);C 为腹部横切面,胃泡可见(注:在孕 15 周复查时,即发现胃泡已进入胸腔);D 及 E 示胸腔包块(M), 导致胎心向右侧移位 

无标题.jpg
图 4 为第 3 例孕 13 周的左侧先天性膈疝: A 示胃泡疝入胸腔,使胎心向右侧移位;B 示向头端走行的肠系膜上动脉

图 5 为 2 例脐膨出的超声所见,其中图 A、B 和 C 为同一个病例,图 D、E、F 为另一个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走行方向反转,自脐带根部向上走行进入脐膨出的肠管内:

无标题.jpg
图 5 A 与 D 为 2 例脐膨出胎儿的矢状面;B 与 E 为其经腹横切面;C 与 F 所示肠系膜上动脉向头端走行进入膨出肠管内(箭头)

jum14072-sup-0003-suppinfo3.gif
视频 3 为图 5 C 的动态图像

图 6 为生理性中肠疝延迟还纳腹腔的超声所见,其中图 A-C 为孕 13 周时的表现,图 D 及图 E 为第 17 周时的表现:

无标题.jpg
图 6 A 为孕 13 周发现的脐膨出,B 示肠系膜上动脉向脐带根部走行(箭头),C 为胎腹横切面,可见脐膨出体积较小,其内容物为肠管;D 与 E 为孕 17 周所见,脐部已转为正常(图D 箭头),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也已变为正常(图 E 箭头示)

作者最后指出,超声在诊断先天性膈疝时,常可见到胎儿胸腔存在一包块, 胎心受此包块的挤压而发生移位。对于这种胸腔包块,应与肺囊腺瘤、纵膈畸胎瘤等等相鉴别。在孕 11~14 周时所发现的肠系膜上动脉向头端反转走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则可有效地予以鉴别 。至于脐膨出,肠系膜上动脉向上翻转进入脐带根部的这一表现也有助于确定膨出内容物的性质。这一征象还有利于观察生理性中肠疝的还纳(图 6),有利于假性脐膨出的鉴别(图 7)。

无标题.jpg
图 7 示真性和假性脐膨出:A 为真性脐膨出,箭头示膨出物为肠管,B 为假性脐膨出,箭头所示为脐带打结成环,形似脐膨出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德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